金秋十月,更生学校小学部的同学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向往,踏上了一段独特的研学之旅——走进竹编艺术的世界,亲身体验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。
清晨的阳光洒在校园里,孩子们整装待发,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。在老师的带领下,他们来到了当地著名的竹编工艺传承基地。一进入工作室,淡淡的竹香扑面而来,各式各样的竹编作品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——从精巧的篮子、雅致的茶具到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,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。
活动中,竹编技艺传承人首先为孩子们讲述了竹编的历史渊源。从古代先民利用竹子制作生活用具,到如今成为备受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竹编技艺跨越千年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。孩子们听得入神,不时发出惊叹之声。
随后进入动手实践环节。在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,孩子们学习基本的竹编技法:如何挑选合适的竹材,如何将竹片削薄、分丝,如何运用经纬交织的方法编织出规整的图案。起初,稚嫩的小手显得有些笨拙,竹片不时从指间滑落,但在老师的鼓励和同伴的互助下,大家渐入佳境。
三年级的李明同学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:“虽然编得不是很整齐,但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制作竹编,感觉特别有意义!”他的话语道出了许多同学的心声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技艺,更体会到了耐心、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
下午,同学们还参观了竹编作品展览馆,欣赏了众多大师级的竹编艺术品。那些巧夺天工的作品让孩子们大开眼界,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“非遗传承”的重要意义。
此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,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。正如带队老师所说:“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,让孩子们明白,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,而是活在我们生活中的宝贵财富。每一代人都应该成为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。”
夕阳西下,同学们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竹编作品和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。这次研学之旅,不仅是一次技艺的学习,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,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、珍视文化的种子,这些种子必将在未来生根发芽,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。